亚洲少妇自慰喷白浆水视频,亚洲中文日韩欧美v,99久久精品少妇高潮喷水,国产高清无码免费

<video id="0rrbi"><input id="0rrbi"></input></video>

    1. <video id="0rrbi"></video>

          您的位置:首頁 > 教育新聞

          大學生不追捧“畢婚” 6成女生認為干好不如嫁好

          2013-07-04 11:46:52  來源:中國新聞網   作者:張鵬   閱讀: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

            象牙塔里的愛情一碰就碎

              “畢婚”在大學生中不受追捧 66.7%女生認為“干得好不如嫁得好”

              即將畢業(yè)的這半年對很多大四學生來說是難以忘懷的,如同和青春告別。“是煎熬,也是成長,放眼看去身邊到處都在書寫殘酷青春的故事。”

              一所重點大學大四女生李琳(化名)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,這段子日子,她經歷了和男友的分手,找工作碰到無數挫折,然而她屢敗屢戰(zhàn),頻繁轉戰(zhàn)于招聘會和相親會之間,“找個好工作,或者找個好老公,說不好哪個更靠譜,兩條腿走路勝算大一點。”

              李琳的經歷和心態(tài)折射出目前大學生的婚戀狀態(tài)。日前,某婚戀網站聯合全國婦聯在2400多名大學生中做了一份婚戀觀調查。調查顯示,對不少大學生情侶來說,畢業(yè)季面臨著“畢婚”還是“畢分”的選擇,近一半的大學生表示不會“畢婚”,主要原因是“經濟不獨立會對婚姻造成負面影響”。而“精神寄托”、“尋求陪伴”和“驅逐空虛”作為大學生戀愛的三大主要動機,也為象牙塔里的愛情埋下隱患。

              8.1%

              選擇畢業(yè)就結婚

              “這幾年,媒體對畢婚現象說得比較多,實際上,在畢業(yè)生中,尤其是本科生當中有勇氣這么做的人并不多,除非是兩種比較極端的特殊情況。一種是完全愛情至上,倆人感情特別好可以無視其他問題;另一種就是倆人或一方家庭環(huán)境非常優(yōu)越,結婚后完全可以不為生活擔憂。我們這樣的普通人,既不是情種,也不是富家子,沒有面包愛情靠什么支撐呢?”李琳表示,在她和她的同學中,“畢分”的人要遠遠多于“畢婚”的人。

              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,僅有8.1%的人選擇一畢業(yè)就結婚,45.5%的人明確表示不會畢婚,43.3%的人表示會視畢業(yè)時的情況而考慮。其中不贊成“畢婚”最大的一個理由是“經濟不獨立,會對婚姻生活造成負面影響”,占53.1%;其次是認為畢婚“是涉世未深的沖動選擇”,占34.2%。面對畢業(yè)這個重大考驗,12.1%的人選擇不“畢婚”就“畢分”。

              “面對現實,必須要克服某些情感的沖動。”李琳告訴記者,她的前男友在半年前也曾經提出過一畢業(yè)就結婚的想法,而她也為此有點動心,然而在磨難重重的找工作過程中,原本的那點感情也被磨得所剩無幾。“對于感情來說,畢業(yè)就是一塊試金石,感情有多深,一試就知道了。”李琳和男友分手的導火索是要不要留在北京工作,“他老家是河北邯鄲,我家在青島,以前就說好了,我們倆畢業(yè)要留在北京工作,一起慢慢打拼。但是今年工作太難找了,從去年年底到今年春天,我們參加了無數場招聘會,都沒有找到合意的工作。他慢慢就有點動搖了,背著我和家里聯系看能不能在老家安排工作。”今年4月,男朋友忽然告訴李琳,他找到工作了,是在邯鄲一家酒店的公關部,和他所學的商業(yè)管理專業(yè)離得也不算遠,起薪3000多,在當地不算低了。他很高興,希望李琳能一起和他回邯鄲,并且表示家里也會幫李琳找工作,倆人可以在他老家結婚。

              面對男朋友期待的目光,李琳感到的卻是強烈的失望,倆人為這件事大吵了幾場,半個月之后終于分手。“我男朋友認為我不夠愛他,不愿意追隨他回老家,可是我為什么要為了他犧牲我自己的夢想呢?他這樣要求我,不是也很自私嗎?”

              痛定思痛之后,李琳反思,也許男朋友說的是對的,倆人感情還沒到可以互相犧牲的份兒上,“平時沒碰到什么事情的時候,大家玩玩樂樂,談情說愛挺浪漫的,可是面對工作、回鄉(xiāng)這種現實的考驗,矛盾一下子變得不可調和,這種象牙塔里的愛情一碰就碎。”

              66.7%

              女生認為“干得好不如嫁得好”

              “畢婚”在大學生中不受追捧,然而畢業(yè)季的“求嫁族”卻不少,李琳為記者解釋了其中的差別。“畢婚的對象一般都是同學,屬于大學生情侶,而"求嫁族"就不一樣了,尋求的結婚對象是校園之外的已經有了一定事業(yè)物質基礎的男人。”據了解,一些女生的“求嫁”準備從大一大二就開始了,當然,像李琳這樣畢業(yè)時因為找不到工作而臨時抱佛腳的也不在少數。

              “求嫁族”的口號是“干得好不如嫁得好”,這種心態(tài)在這次調查中也有所體現,66.7%的女生表示同意這個觀點。在結識異性的問題上,大部分學生把眼光已經放到了校園之外,45.7%的大學生希望通過“親朋好友介紹”,60.9%想“擴大交際圈,參加聚會等社交活動”,還有將近20%的人通過社交網站、婚姻介紹所和電視臺、報社的相親節(jié)目和欄目尋找合適人選,20%左右的學生是以尋求結婚對象為戀愛目的。

              百合網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大學生目前已經成為他們重要的會員客戶群,針對大學生的校園相親會正在策劃中。另一家征婚網站表示,注冊征婚的大學生為數不少,畢業(yè)季女生數量更是大增,她們一般比較注重對方的經濟基礎,要求男方有穩(wěn)定的工作和事業(yè),“有房有車”更是優(yōu)先考慮。調查顯示,物質基礎成為大學生,尤其是女生尋求結婚對象的一個重要指標,50.4%的女生認為“物質很重要”,對“沒房沒車沒鉆戒,只要一紙結婚證的”裸婚,女生中不贊成和不接受的占75%。

              李琳最近頻繁奔走于相親會和招聘會,幾次約會下來情況并不順利,這種目的性很強的見面李琳感到非常別扭,“女方要求的是事業(yè)有成,收入豐厚;男方要求的是年輕漂亮,溫柔單純,雙方好像是一種交換,聊幾句就沒得可說了,一點感覺都找不到,要這么談戀愛太受罪了。”

              嫁人還是工作,李琳說不好哪一條出路更容易些,“我也明白,嫁人這條路也并不是那么容易,經營一段婚姻比做好一份工作的難度大多了,尤其是打算把婚姻作為職業(yè)的女人。”

              33.2%

              大學談戀愛為了驅逐空虛

              為何畢業(yè)季成了分手季,象牙塔里的愛情竟然如此脆弱?在這份大學生婚戀觀調查中,關于“戀愛動機”的描述可能會給出一些答案。大學生戀愛動機排在前三的分別是“精神寄托(63.8%)”、“尋求陪伴(58.6%)”和“驅逐空虛(33.2%)”,此外,還有“要面子攀比”、“隨大溜的從眾行為”、“尋求刺激”等,調查的分析者認為,這從側面反映出大學生活的相對單調與缺乏激情。

              李琳告訴記者,很多大學生談戀愛并不認真,像玩過家家一樣,“大學里有一種普遍的觀念,大家都覺得大學期間要是不談一次戀愛就虧了,白過了,所以怎么也得找一個。”為了解決戀愛問題,各院系甚至大學之間興起了互結“友誼宿舍”的風潮。李琳的前男友所在的是一所理科大學,女生像熊貓一樣珍貴,僧多粥少,他們只好向外校發(fā)展,這個男生宿舍于是通過在校園論壇上搭訕和李琳她們女生宿舍互結“友誼”,三天兩頭約女生跳舞爬山,不到兩個月就成就了三對戀人,包括李琳在內。

              “當時是大一,覺得找個男朋友有人獻殷勤挺有面子的,而且一個人到北京上學,特別不習慣,覺得很孤獨,有個人陪伴好多了。”保持著每周一到二次的見面,每晚的QQ聊天,李琳和男友的關系就這樣不咸不淡地維持下來。“現在想來,其實我們對這段所謂戀情并不重視,我們都沒有把戀愛的事情告訴父母,也沒有引見給家人的打算,甚至很少去談論未來,可能是潛意識里就覺得未來和他沒什么關系。”在李琳看來,孤獨和逃避是很多同學戀愛的動機,即使是一些搬到校外租房同居的戀人,一大半也是為了逃避糟糕的宿舍人際關系。

              正是在這樣的動機下,很多大學生愛情的質量難以經受考驗,導致了“見光死”,一旦遭遇家長反對,或者找工作出現分歧,很容易一拍兩散。“可能是以前并沒有認真想過和他將來的生活,包括如何面對他的家人,所以畢業(yè)時他忽然提出一起回老家,我在本能上就非常抵觸。”李琳分析,在這段四年的校園戀情中,她并沒有意識到“付出”、“包容”、“犧牲”這些字眼的含義,“可能太年輕,不懂得愛,也沒有遇到真正愛的人。”李琳表示,這種“見光死”的戀情非常普遍,她們宿舍的三對戀人都在畢業(yè)前分手。這種狀況在這份調查中有所顯示,27.2%的大學生認為“大學生愛情的成功率不高,畢業(yè)就會分手,很難走向婚姻”。

              當然,并不是所有的校園愛情都無法善終,38.6%的人依然相信“大學生的愛情如果好好經營,也可以發(fā)展成婚姻”,無論結局如何,31.4%的人認為“大學生的愛情相對比較純粹,很珍貴很美好”,更重要的是,66.6%大學生依然相信愛情,認為“婚姻是愛情的結晶”。(記者 張鵬)
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返回欄目[責任編輯:張家界新聞網]

          舉報此信息
          進入張家界新聞網微站